我以前剛進學校實習時 我常問自己
對我來說 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 什麼樣的孩子是壞孩子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我發現我錯了
就算我自認 我跟傳統的老師不一樣
但是我在無形中卻把過去人家套在我身上的那套 又拿來套在我眼前的孩子身上
後來 我就完全改過來了
我努力 看到每個孩子的優點
並幫助他們在他們擁有優點的那部份 去贏得讚美與肯定

我實習時 負責上國語、社會、體育與綜合活動
其中社會我上了兩個月後 除了備課 我上課時就不再用課本
我把很多生活周遭的事串了起來結合上課內容跟學生分享
課本只是讓學生確認他們學習成果的工具

為什麼寫上面這一堆
因為我看了三個傻瓜這部片
看完後我發現 原來只追求成果 只進行訓練的教育 不是只有台灣而已

我國小4年級前 幾乎不寫作業
每次要交作業 我永遠是會在講台前被老師拿板子打的那個學生
我國中三年級前是老師眼中的不良份子
因為我成績永遠都排名在後面
但是國三考高中時屈服在體制下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 我拿起書來為了高中聯考進行準備
當然想也知道 臨時抱佛腳只讓我勉強掛上了公立高中的車尾

高中三年 雖然幹了不少壞事
但是對於成績 我始終排名在全校前幾名
我發現 原來成績好 幹再多壞事也不會被處罰

後來輾轉念了師院
這時候的我發現為什麼書上教的 跟以前老師對我們的都不一樣
此時我終於知道 老師們都錯了
因為他們把教育當工作 只求成果 過程不重要
學校內 永遠就是分數最重要
只要你分數越好 老師對你的包容度也最高
在老師的眼裡 分數等於你的標誌
對老師來說訓練就是讓你拿到好分數最省力的方式
他們不必去關心你在想什麼 你需要什麼
就像馬戲團裡的馴獸師一樣 給你吃給你穿 你就得聽話
於是教出了一模一樣的學生
沒有創意 沒有美感 只會起立坐下與蹲下

我想說的是
對老師來說 教育不該只是工作
對家長來說 孩子不該只是滿足期望的工具
對學生來說 學習不該只是為了換取學歷
對社會來說 未來不該只能透過畢業證書換取
如果大家都能懂這四句話
那我們的教育應該還有救

上面那段就是三個傻瓜這部戲想要傳達的東西
三個主角 代表三種學生的類型
一位是為了符合家中的期待而放棄自己的理想 卻始終沒辦法表現好
一位是為了用文憑去換取好工作 來解決家中的經濟困境
一位則是熱愛學習的科目 卻因為無限的創意被師長視為異類
這三位主角將整個故事串起來
背景就是他們學校的生活與老師的互動還有如何與體制衝突最後達成理想
這是部非常輕鬆有趣卻又發人深省的好電影
我不想寫太多 因為這部戲非常值得一看
你去看這部戲 一定會笑 一定會有共鳴

或許你還是學生
或許你現在是老師
或許你是家長
如果有機會你看了這部戲
想想 你是否做了正確的事

有時候 腦中的天馬行空 會有無盡可能
別為了工作而工作 別為了念書而念書
不要聽從人們負面的批評或悲觀的看法
因為它剝奪了你的美夢和期許,而這些美好曾存在你的心中
當周邊人們告訴你做不到時 就假裝聽不到吧!
Always think I can do this!
以此與大家共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紐士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